多知網5月23日消息,日前,網易傳媒自研的志愿填報類產品“網易高考智愿”全新升級,在整合各省考試院權威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算法,升級推薦模型,實現了對學校和專業錄取分數線的預測。根據網易傳媒透露,以2022年6省份的推薦數據對比實際分數線進行校驗,顯示13萬模擬填報樣本無一落榜。
除了分數與志愿的匹配,2.0版本的網易高考智愿更加關注個性化報考偏好,從意向行業和個人興趣出發,結合就業前景和歷史數據,為考生智能推薦相應的大學和專業。此外,產品在交互設計上推出了模擬線下1對1咨詢的在線場景,希望給用戶以零門檻、更便捷高效的操作體驗。
無論1對1線下咨詢還是線上系統推薦,“不落榜”只是報考的底線要求,此外,困擾考生和家長的難題在于如何“分盡其用”,不至于超出錄取線太多,最理想狀態當然是1分壓線被最心儀的志愿錄取,這在實際操作之中具有相當的難度。
為此,“網易高考智愿”產品算法團隊對預測模型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并用2022年的實際專業錄取分加以驗證,數據顯示:模型預測出的2022年專業錄取分與同年實際最低錄取分的平均差值僅為+5分(未服從調劑)。
在專業點對點計算、完全沒有“服從調劑”的條件下,網易高考智愿的模型預測過線差控制在5分,體現了在確保填報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不浪費分數填志愿”、“用好高考每一分”。
在計算錄取概率的過程中,團隊進行了多達千萬次數量級的計算,力求讓每一個分數區間與真正的錄取概率相一致,并以此為基礎,結合各省份志愿表的結構和數量,提煉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報考策略?! ?/p>
與此同時,在逐一分析用戶需求點的基礎上,網易高考智愿還原了線下1V1咨詢場景,從大學、專業、城市這三大核心維度來細分用戶偏好,并且專業維度下,又拆解出按就業前景、按興趣兩大分支維度。
在此基礎上通過機器給2800多所大學、1300多個專業、200多個城市分別打上標簽,計算與用戶設定偏好的相似程度,按照一定的擇優順序給出推薦結果,呈現在志愿表內,并給到系統推薦某個志愿的理由,做到有理有據。
志愿填報市場具有“低頻率,高并發”的特點,艾媒咨詢去年曾發布分析報告稱,2021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達7.9億元,預計2023年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達9.5億元。
多知網了解到,此前已經有眾多互聯網大廠和教育機構以及創業公司涉足高考志愿市場,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新浪、網易、豆神教育、猿輔導、知乎等都有相關的業務?;ヂ摼W大廠和有在線基因的教育機構喜歡用在線產品智能推薦,也有教育機構采用名師指導的方式。另外,還有一些大V、名師在高考后也會做志愿填報相關的課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模型空前火熱的狀況下,高考志愿與大模型結合或許能有不一樣的結果。未來,志愿填報市場格局或將生變。(多知網 Penny)